旅游文化

  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抗战纪念城市,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。南岳忠烈祠、南岳大庙、蔡侯祠、王家祠堂、衡州窑、衡山窑、云集窑、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、王氏宗祠、王船山故居及墓、罗荣桓故居、湘南学联旧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  “雁峰烟雨”、“石鼓江山”、“朱陵后洞”、“青草渔家”、“花药春溪”、“岳屏雪弄”、“东洲桃浪”、“西湖白莲”被称为衡州八景。

方言文化

  衡阳方言(湘语-老湘语;赣语;西南官话):衡阳市区,衡阳县与衡南县的方言为正宗衡阳地方方言。衡阳人使用的方言,主要有湘语和赣语,耒阳话、常宁话属赣语区,其它属湘语区。其中祁东话属老湘语娄邵片,市区、衡南县、衡山县(包括南岳区)、衡东县属新湘语长益片。衡阳的方言虽五里不同音,但却十分平实,降调较多,另外,衡阳市区方言与西南官话较为接近。

教育文化

  2018年,衡阳市共完成346所学校和114个教学点的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。全市5220个大班额已经消除2107个,消除比例为40%;1974个超大班额已经消除1891个,消除比例为96%;消除大班额共投入资金189786万元,增加学位17500多个,补充公办学校教师3352人。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共9.7亿元,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4.23亿元,资助学生47.8万人次,其中发放国家奖学金、助学金0.27亿元,资助高校学生1.15万人次,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0.16亿元,资助中职学生1.63万人次。全市募集助学资金1324.78万元,资助学生10291人次。